AG真人娱乐首页编者按:“五水共治”,治污为先,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颇为不易。不仅仅是因为面广量大的村庄农田,污染源治理起来常常“无从下手”,更是因为农药、化肥的使用,猪、鸭、鱼等养殖畜禽的排放,背后牵扯到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宏大目标。
去年以来,浙江省开始全面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并试点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其实,无论是划定禁限宜养区、推广循环农业,还是试行肥药双控、建立农药瓶回收机制,农业部门在抓“五水共治”的同时,也倒逼了浙江农业的进一步转型提升。
既控制了污染、治理了沉疴,又促进了浙江农业的再提升,保障了农民收益,也只有这样,治水与致富才能双赢,环境与民心才会共赢。
(浙江日报记者 颜伟杰 通讯员 高晓晓 )“养猪场拆了也好,至少再也不用担心脏水流到溪里去了。”6月5日一大早,金华婺城区筱溪村一处刚刚拆除的养殖场内,农民郑立川正在清理建筑垃圾、平整场地,谋划着将地块复垦,栽上一批精品苗木。
由于面大量广,农业面源污染是我省“五水共治”中颇为费力的一块内容,而这其中,养殖业又是农业面源污染中的“重污区”。晴时臭气熏天,下雨污水连连,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环境和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的“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今年初,省农业厅制定目标,到2015年,全面完成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任务,全省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目标,试图通过治水倒逼养殖污染的全面治理和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
建德“两江一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边的莲华镇,这里青山环绕,莲花溪穿流而过,风景秀美远近闻名,但同样有名的,还有这里的生猪、蛋鸡养殖业。畜禽养殖这个拳头产业,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莲华镇上甚至有个说法,许多人家的新楼都是一个鸡蛋一个鸡蛋垒起来的。
不过,这个拳头产业是把双刃剑,在村民不断扩展养殖规模、发家致富的同时,原本清澈的莲花溪渐渐变成了臭水沟。“那时候,溪水里漂满粪便,臭气熏天,就像露天厕所一样。”村民告诉记者,养殖业的无序发展严重污染该地区水环境,曾致使莲花溪及其5条支流42.4公里的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原本能够游泳、洗菜的莲花溪变得连洗手都不行。
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该镇启动畜禽污染专项治理行动,沿莲花溪200米范围禁止养殖畜禽,已有养殖场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拆除、关停;同时消减非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规模,并按要求逐场逐户制定畜禽养殖排泄物和污水治理方案,达到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
今年以来,已拆除畜禽养殖用房5.5万平方米,缩减蛋鸡养殖规模40万羽,缩减生猪养殖1.5万头,从源头上极大地缓减对水环境的压力。建德“五水共治”办负责人说,今年一季度,莲花溪5条支流中有两条水质从劣Ⅴ类变为Ⅲ类。
禁养区内的养殖场(户)一律要在年底前关停或搬迁,限养区内的养殖场(户)一律要限期整治、达标审核,宜养区内的养殖场也要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养殖规模。“这是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中的铁则。”省农业厅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截至今年4月,全省88个需要调整划定畜禽养殖禁限养区的县(市、区)中有74个已完成了调整,其中,嘉兴、金华、衢州和台州的完成率达100%。
有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原有畜禽养殖场的提升改造,也是今年农业部门治水工作的“重头戏”。近日,庆元县濛州街道下滩村易发养殖场门外,随着“轰隆隆”挖机铁臂开挖的声音,易发养殖场门外的一处空地上挖起了长15米,深度达3米的大坑。“这块空地是用于建造沼气池的!”养殖场负责人周美菊介绍。
“今后养殖场猪粪猪尿通过它发酵以后,产生的沼气用来煮饭烧水,沼渣可用于农田、果园、林地的有机肥。同时,建沼气池还能享受到‘治水’政策补贴。”提起沼气池建设带来的好处,周美菊赞不绝口。
“发酵好的猪粪是天然有机肥料。”在浦江,浦南街道前于村的毛阳岗生态养殖场内,负责人王艾介绍,养殖场常年生猪存栏7000头以上,由于采用了“猪、沼、果”一体化的生态养殖模式,整个养猪场实现了零排放、零污染,用猪粪加工而成的生物有机肥,也成了周边蔬菜、葡萄、苗木种植户的抢手货。
据了解,4吨猪粪能加工成1吨生物有机肥,该养殖场每天产生20多吨猪粪,一年可生产2000吨有机肥,一吨有机肥可卖600元,一年仅猪粪就可以卖120万元,除去人员工资和电力成本,还有几十万元净收入。
而在绍兴上虞区富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场外建起了一个占地150亩的生态湿地,养殖场的污水经过大片“水净化精灵”狐尾藻的处理,排放的废水COD指标只有70mg/L,比生猪养殖场污水处理后排放的COD“国标”400mg/L低了300多!
除了净化,生态湿地还扮演起了“鱼塘”的角色。“由于狐尾藻营养价值高,在这里养鱼不用放饲料,不用增氧泵,成本很低,但鱼的味道特别鲜美。”富强生态总经理冯宝根说,“年初放下5吨鱼苗,不到3个月时间,估计已经有25吨了。”
“能‘变废为宝’,谁不乐意?”省农业厅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畜禽养殖场已累计落实生态消纳地232万亩,其中自我就地消纳122万亩,协议对接消纳110万亩。另外,沼液无害化处理量也累计达到了510.3万吨,其中今年新增为156万吨。
“治水的目的,不是不要畜禽养殖,而是要倒逼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省农业厅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当务之急不仅减少污染排泄物,提高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也要突破“畜—沼—鱼”、“畜—沼—果、蔬、林”等种养模式,寻求更多的转型升级“新模式”。
在杭州天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里建立了蝇蛆生物链养殖处理猪粪示范项目,不仅没有因养猪造成环境污染,反而能生产出优质蛋白饲料和高品质有机肥,实现了牧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达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据了解,100公斤鲜猪粪可以生产出8到10公斤的鲜蛆,而每3.8公斤的鲜蛆又可制成1公斤的干蛆。目前,作为优质新型饲料蛋白的蝇蛆每吨市场价格稳定在1.6万元至1.8万元之间。
如此算来,该公司的蝇蛆生物链养殖处理猪粪示范项目全年可处理猪粪5万吨,生产高品质有机肥1.5万吨、鲜蝇蛆1500吨,仅鲜蝇蛆就可以产生近700万元的经济效益。但更重要的是,彻底解除了干湿分离后,猪场每年5万多吨猪粪的“心腹之患”。
除了规模养殖场对产业链的精深加工,面广量大的散养模式的变革也在我省各地尝试。今年4月2日,仙居县方山村的生态养殖小区正式投入使用,村民将自家散养在房前屋后的生猪迁入村养殖小区。
据仙居县农业局介绍,方山村有400多户,1400多人口,原先村民有在村前屋后养牛养猪的习惯,近几年虽然养殖户逐渐减少,但村里的猪牛舍排出的污水和发出的臭气仍然影响村里的环境。
“‘低小散’、‘脏乱差’的养殖场是要处理,但也不能一刀切。”仙居县农业局杨赛中说,对生猪和牛进行集中饲养,人畜分离,就是为了在保留村民养猪养牛的意愿的基础上,能统一治理好养殖带来的污染。
“我们养殖小区的旁边就是污水处理池,牲畜排出的污水经过沉淀后进入这个处理池,完全能达到规模养殖场的排放标准。”杨赛中介绍,目前,仙居全县除拆除各类污染河道、水源、村庄环境的养殖场1215家(户)外,还计划建成生态养殖园区6个、养殖小区16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