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G真人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20-88888888

联系AG真人CONTACT

AG真人国际(中国)景观树木公司
邮箱:xmcy059.com
手机:13899999999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长沙以河湖长制推进农村治水 将水管起来、让水净起来

发布时间:2024-09-07 12:16 点击量:

  AG真人娱乐首页长沙以河湖长制等举措深入推进农村治水,让江河湖库、沟渠塘坝净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夏日骄阳下,宁乡市双江口镇槎梓桥村,地里大片玉米叶随风“招手”,旁边的梓水河宛如丝带在田间地头“穿行”。7月2日,村民何光辉看着潺潺清流和碧绿护坡,忍不住顶着日头沿河走了一段,身体晒得汗流不止,心里却有清凉甘甜之意。

  “水清了,村美了,再也不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日子了!”何光辉指着村里一户户民房说,如今这里的生活污水处理不比城里差。他家的生活污水经三格化粪池处理后,被收集至面源污水处理站,然后再经生态湿地净化,变为清流汇入梓水河中。

  水,如同血脉一般,直接影响着山水乡村的健康,更直接决定着农村人居环境的优劣。去年以来,长沙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治水便是其中重要一环。从大江大河等“动脉血管”,到沟渠塘坝等“毛细血管”,长沙以河湖长制等举措守护碧波绿水,将水管起来,让水净起来、活起来、美起来。

  “过了这个断面,沩水就从宁乡流到了望城。如今,宁乡‘交出’的沩水水质持续稳定在Ⅲ类标准。”近日,宁乡市“除臭剿劣”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左立平站在双江口镇山园村的沩水岸边,指着映出天空浅蓝色泽的河面说道。每个月,他们都会在这里取水样进行检测,以前,这里曾流着劣Ⅴ类的水,但从去年8月到现在,这里的水质一直稳定在Ⅲ类标准。

  沩水,这条发源于宁乡沩山并经望城流入湘江的河流,其变化源于沿岸治水的多措并举、全面管理。

  在河湖长制的基础上,去年5月,宁乡市专门成立“除臭剿劣”攻坚战指挥部,以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为整治对象,并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水、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污水及各排口情况进行全面排查。

  管理多严格?从宁乡市“除臭剿劣”办墙上挂着的河流断面排口水质监测表就可看出一二,沩水坝塘镇袁家河桥至双江口出境断面108个入河排口情况一清二楚,每个排口地点后面均有主体责任单位,其每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贴着绿、黄、红、紫等多色标识,分别代表Ⅲ类及以上水质、Ⅳ类、Ⅴ类、劣Ⅴ类等标准。

  “相关工作没做到位,就要被约谈问责。”左立平介绍,去年9月,19个部门单位和乡镇(街道)的一把手被问责,原因涉及排口水质不达标、畜禽退养工作未如期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未按时间节点要求推进等问题。

  上述情形是长沙强力推进农村治水的一个缩影。长沙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达96.2亿立方米,共有主要河流337条、湖泊14个,还有上型水库632座、沟渠塘坝等小微水体16万余处。

  如此丰富的水资源,农村水体占重要地位。然而,曾几何时,农村水体一度处于疏于管理的状态,甚至出现管理真空。如今,从管理机构设置到管理人员的全面延伸,再到督导问责机制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农村之水正被扎扎实实地管起来。

  长沙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5月和2018年8月先后出台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实施意见。全市将所有水域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责任体系,设立市级河湖长10名、县级河湖长107名、乡级河湖长875名、村级河湖长2461名,以及村管小微水体片区河长5462名,从管理人员设置上打通到农村的“最后一公里”。

  全市层面,长沙加大督察考核力度,将相关年度任务纳入市对区县(市)及市直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市河长办每月进行督察并发布督察通报。

  乡村之间,全市1371块乡级河湖长制公示牌及7436块村级河湖长制公示牌,将河湖概况、河湖长姓名、职责、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信息清楚展示给村民,村民既可反映问题,也可参与监督。

  在管理方式上,长沙还创新开发河湖长制智能管理信息平台,集河长在线办公、开展宣传引导和接受群众监督投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开启“掌上治水”新时代。

  在浏阳市镇头镇,为守护跃龙河水清岸绿,镇头镇采用“党建+河长制”,成立跃龙河(镇头段)综合治理先锋党支部,竖立党员岗位职责牌,让每名“管家”分段分片对跃龙河“包干”,“党支部成员如果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会立即上报,真正做到有人管、有精力管,也管得好。”

  水净不净,河清不清,对于宁乡市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村民何光辉来说,这是判断农村治水是否有效的最直观标准。

  “房前屋后随便倒,马路沟渠四处流!”何光辉坦承,自家以前和大多数村民家一样,餐厨污水一般是哪里方便就往哪里泼,原来的老厕所连接着自家随意挖的简易化粪池,一下大雨,汇入雨水的化粪池找不到“出路”,“马路上、沟渠里,污水流得到处都是,臭气熏天,河也脏了。”

  去年以来,村里掀起“改厕”大潮,治水之策与之同步推进,村民家外都建成三格化粪池,生活污水均汇入其中经初步处理后,虽然清了一些,但氨氮含量高,村里又通过管网将一户户村民家的污水汇至新建的面源污水处理站。

  “农户住得比较分散,我们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分散性地建了大大小小的处理站。”该村村委会主任陈厚军说,如今,村里既有可承载20多户的10吨级处理站,又有可承载3至5户的小型处理站。生活污水经过二次处理后,变得洁净多了,但也并未直排入河,而是进入人工打造的生态湿地进行最后净化。

  “怎么也没想到,农村也会用这么‘高大上’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何光辉言语中既透着欣喜,也掩不住自豪。

  槎梓桥村的变化,见证着长沙农村小微水体治理工作的发展。一方面,长沙全面开展小微水体调查,彻底摸清家底,共登记小微水体16万余处,并划片分区管理;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小微水体管护,打造升级版示范片区,市政府还将“实现小微水体管护全覆盖、建设20个小微水体示范片区”纳入2019年民生实事。

  事实上,不论是小微水体,还是江河湖库,为了让农村地区水体净起来,长沙除了解决“散户”生活污水问题,还针对集镇污水、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水等问题采取措施。

  在浏阳市镇头镇,住有1.8万人的集镇,曾经不少污水排入浏阳河;现今,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该处集镇的污水处理问题无需担忧。

  在长沙县捞刀河沿岸,当地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调整农药产品结构,逐步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产品,减轻化肥超量施用造成的污染。

  近期的一天晚上,在宁乡市坝塘镇保安村村民院子里,该镇党政班子成员、村支两委成员、养殖场负责人、村民代表等110余人聚在一起召开民主协商对话会,围绕该镇曾氏养殖场污染整改及水质提升等问题,村民说出心声和建议,养殖场负责人现场答复,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如今,宁乡市沩水、靳江两岸,1000米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已全部退出,宁乡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退出1078户,腾退生猪12万余头。

  去年,湘江(长沙段)、捞刀河、靳江河、沙河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浏阳河国控断面自2004年有历史监测数据以来首次达到Ⅲ类标准。今年1月至3月,全市26个国、省控监测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6.2%,较上年同期上升17.9个百分点。

  岳麓区莲花镇,莲花河、桐木河等水系密如蛛网,然而,择水而栖的莲花人曾为水所困。

  “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臭水河,堤坝垮塌,沿河杂草丛生,垃圾随处飘,污水任性流,路过都要掩着鼻子走。”该镇桐木村原党支部书记杨文礼至今记忆犹新,桐木河经历了由清变浊的过程:上世纪7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进入2000年,村民身心受害……

  垃圾、淤泥、垮塌泥土让村里的小河小溪、小微水体逐渐患上“肠梗阻”,水“死”了,自身净化能力减弱,加之污染物的叠加,自然而然也变得污浊不堪。

  在河湖长制的推行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背景下,岳麓区以桐木—曾家桥片区为“试验田”,打造莲花现代农业公园小微水体管护样板区,让水流起来、活起来。

  莲花镇迅速打出组合拳,将定期治淤与源头治污、生态治岸、精准治脏等举措一齐推进,结合冬修水利项目,分批定期推进砍青、扫障、清淤,全力恢复各类小微水体的蓄水功能和自然连通,完成1600处小微水体治淤。

  “河变通畅了、垃圾变少了、水更清了。”见到如此变化,70多岁的杨文礼在欣喜之余,主动请缨当桐木河的“贴身管家”,上任民间河长,当起爱河护河宣传员、监督员。

  在长沙县青山铺镇,镇里聘请专业公司负责麻林河青山铺段的河道保洁工作,严格落实定期巡查和有漂浮物随时打捞的制度,保证河道干净畅通。

  在望城区大众垸水系连通项目上,该区利用沩水水闸建成后抬高新沩水水位的契机,让新沩水河向老沩水河补水,并通过疏通垸内水系等一系列措施,形成垸内河、湖、渠相互连通的生态水网体系。

  近年来,长沙在充分利用现有河道水系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库塘相通、河道畅通、水系连通工程,逐步恢复库塘、河湖、湿地等各类水体的自然连通,进一步打通小微水体之间的联系,使河相交、湖相通、水相连。去年,长沙还疏浚沟渠1.2万公里、整治河道4151公里、改造田间渠系131.8万亩、更新改造河坝823座、修复大小水毁工程3.9万处,实现农田水利网络质量和容量的同步提升。

  望城区白箬铺镇光明村,绿树成荫,水波粼粼。如今,这里已成为长沙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很多农户把自家房屋布置成乡村旅馆,接待前来游玩的城里人。游客多了,垃圾、污水跟着增多。 农户们很清楚:想留住游客的话,不仅要让水净起来,还要让水美起来。人工湿地技术,进入了光明村的视野。

  在该村一家开旅馆的农户屋前,一丛美人蕉长得正旺,草地上分布着几个井盖,依次写着“调节区”“沉淀区”“出水区”等。

  原来,这是一片人工湿地,初看不起眼的一块草地,其实大有名堂——农户家里的生活污水,经过三格化粪池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的生物处理设施,调节、过滤,再流入生态处理设施进行沉淀、生态过滤,然后达标排放。

  据介绍,美人蕉根系发达,耐盐碱,吸附氨氮能力强,即使冬天枝叶枯萎,地表下的根系也能保证治污效果。不熟悉的人怎会想到,这丛长着黄红之花的美人蕉,就属于生态过滤系统的一部分。

  就在前文提到的宁乡市双江口镇槎梓桥村,宁乡市河长制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友艺指着一片三四亩的水体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一口普通池塘,如今被打造成用于净化水质的生态湿地。

  池塘内及岸边栽种着梭鱼草、水葱、香蒲等多类植物,经前期处理后的生活污水进入该处,通过生态化方式进行自然净化,池塘的另一头连着梓水河,清水潺潺,而两岸修整过的护坡上长满齐整的绿草。沟渠、湿地、河流、绿岸,该处小微水体在整治后显现出不一样的清新之美。

  水污则留污纳垢,水清则流金淌银。如今,一家奶牛养殖企业就在梓水河旁落地,自身严格守护水质的同时,还办起了牧场,种起了花海,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业,提升村民收入,乡村之美与乡村振兴共进。

  为让水一步步美起来,长沙开展“一江六河”水系绿化行动,实施建设项目203个,并于去年完成造绿、提质面积313公顷。此外,长沙还实施红旗水库、古冲水库、横山头水库、洞庭桥水库等水库生态修复工程。

  自然之美养眼,文化之美养心。在治水的同时,长沙还充分发掘水文化资源,重点实施长沙县春华渡槽水文化保护、望城区铜官窑水文化传承工程等项目。在望城区,“靖港寻古、乔口吃鱼、铜官玩陶、新康看戏、书堂览书”的湘江古镇群,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水文化旅游的靓丽名片。

  难点在哪?毫无疑问,体制不顺、人员不足、资金不够、意识不强……一个个治水难题都不容回避。

  在创新治水体系中,瞄准的是河长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人员不足、协调不顺。也就很难做到治污与治水一起“治”、水系与水量一起“治”、上游与下游一起“治”。

  党政“一把手”任河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为什么有的地方河长成了“挂名”?有基层干部说,并非当地不重视,而是在操作上没有做好更为细致的安排。采访中,就有专家表示,长沙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后,河湖的治理成效不再仅仅取决于某个行业部门的治理能力,而是要通过统一培训、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推进,全面提升各级河湖长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让乡、村两级丝毫不逊色。

  长沙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污染防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是问题在水下但原因在岸上,问题在局部但影响在整体。因此,流域治理不仅要采取短期的临时性工程措施,更重要的是要着眼长远制定治本之策。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治水过程中,群众大致分为“参与者”和“旁观者”两大类,而后者还占多数。

  在农村“摸爬滚打”多年的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党总支书记吴敬芳认为,农村治水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不仅要注重政府的投入与管理,更要注重村民的带动和参与。

  群众不参与,治水就缺乏最有力的依靠。而调动群众主动参与到治水中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切身感受、享受治水的成果。将治水与河道整治、传统文化、乡村旅游等多元融合,让治水产生的生态效益变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当地政府和群众自然更有治水热情。

  顺畅体制、尊重民意、共享红利。让更多治水新理念涌出来,更多社会力量动起来,让持续施治有了“源头活水”,身边的那条溪、那条河、那片湖才会彻底净起来、活起来、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