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年整治,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东莞旅游的一张名片。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近期,新发布的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坚决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四个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全市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东莞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361条河涌全面消除黑臭。2018年至2019年,东莞已经实现211条河涌消除黑臭,今年将完成剩下的150条河涌整治任务。
东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将全面推进河涌水环境综合治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推进万里碧道建设,营造鱼翔浅底、白鹭成群、水清岸碧的良好生态图景。
东莞的许多黑臭水体要经历重重关卡,一层一层净化,流到下游时便已经脱掉“黑臭”的帽子。
在谢岗镇,有一条乐园排渠。记者来到河涌上游,只见水体浑浊,河面漂浮着垃圾和泡沫,散发着异味。乐园排渠是今年谢岗镇重点整治的黑臭水体之一。
沿着乐园排渠,开车从上游直到下游,记者看到了三道“关卡”。在上游建有一道拦水坝,并安置着污水收集管道,将污水收集到净化设施中处理;来到河流中游,又看到一处污水收集口,实施第二轮截污净化;行至下游,还有污水一体化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第三次净化。
经历三道关卡还并未结束。乐园排渠一路奔流,最终汇入银山湿地公园。湿地公园里,净水植物在湖泊中央开出一座鲜花浮岛,几个喷泉装置环绕四周,湖泊中间建有古色古香的廊道,两个孩子正在追逐嬉戏。
同行的谢岗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工作人员陈文耀指着河面说:“别看河水依然有点发黄,但流到这里,已经不再是劣五类水质了,而是接近五类水标准。经过湿地的最后一道净化,水质会进一步提升。”
在设置重重关卡净化水质的同时,东莞还通过多种手段,从源头上减少不达标污水的排放。其中,工业污水是主要污染源,也是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
谢岗镇有一条大厚截洪渠,发源自沥圳水库和坑口水库,源头水质清澈。但流经该镇一工业区后,大量污水入渠,就变成了黑臭水体。
谢岗镇镇委委员吕琳介绍,治理的难点在于减少工业废水排放,但部分企业却与政府打起了“游击战”。去年的一个晚上,大厚截洪渠边的一家工厂将污水排入渠中,导致河流总磷含量严重超标。第二天就被前来巡河取样的政府工作人员发现。政府立即开展执法,将该工厂的污水口、雨水口全部封掉,责令其迅速整改。
频繁的取样检查、高昂的违法成本、持之不息的高压态势,久而久之,部分心怀侥幸的工厂负责人也认识到,与其承担关停整改的风险,不如主动做好污水处理。去年,大厚截洪渠终于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
“这场全面清除黑臭水体的硬仗,我们已经打了两年。今年是决战之年。”东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水务局逐步开展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生态修复等系列措施,推动水环境持续改善。
目前,东莞累计完成211条河涌整治任务,其中2018年完成102条,2019年完成109条。整治完成的河涌水质基本消除黑臭,全市水环境明显改善。
今年,东莞还要完成不少于150条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晴天污水不直排、小雨不溢流,无垃圾围河,力争所有内河涌消除黑臭,达到黑臭水体“清零”的目标。
让水体告别黑臭,只是东莞治水的最低标准。修复黑臭水体的生态系统,重现鱼虾游曳、白鹭翩飞的良好生态,才是更高目标。
4月12日早上7时,茶山镇居民古天华拿起钓竿和鱼篓,来到东洲渠边,坐享垂钓。到了上午10点,他共钓到2条鱼,虽然收获不大,但他格外高兴:“以前这条河别说鱼了,连小虾米都没有。”
东洲渠周边,聚集着大量楼盘和工厂,污水直排入渠,一度沦为黑臭水体。茶山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工程师张世强回忆,几年前来到东洲渠边,会感到刺鼻头晕,待久了甚至会皮肤过敏、全身瘙痒。
经过清淤、截污、建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等多种手段,东洲渠逐渐消除黑臭。但这还不够,茶山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想了很多“土办法”,恢复东洲渠的生态。
凑到东洲渠河边,会看到铁丝网扎成的笼子,笼中塞满碎石头。石头的缝隙间,一群鱼苗正四处游动。张世强解释:“这个笼子叫宾格笼,是我们专门为鱼虾、螺丝等水生生物准备的‘温床’。这个‘宾’字,寓意我们把鱼虾当成客人。运气好时,在石头缝里还能看到泥鳅呢!”
在东洲渠下游,有个一层楼高的污水处理设施,但运营维护成本极高。“使用外在设施净化水质,只是过渡性的选择。”张世强说,“真正能净化水质、恢复生态的,还是水里那些宝贝。”
沿着东洲渠行走,就能看到这些“宝贝”:能去除氨氮的狐尾藻,在水边绿油油连成一片;几丛睡莲开出紫色的花,在阳光下伸展开来;一只白鹭立在浅水区,寻找鱼虾啄食……过去的龙须沟,如今重焕生机。
当天,十几名戴着草帽、穿绿色队衣的志愿者,自发在东洲渠边捡拾垃圾。志愿者叶剑棠告诉记者,他们每周都会来东洲渠边清理环境卫生。过去河水发臭、河边垃圾堆积,在政府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现在水质改善了,鱼虾白鹭也回来了。
市民王琴爱到河边散步,微风和煦,暖阳宜人。王琴说:“我在东洲渠边住了9年。如今生态环境好了,我们更愿留在这里,不仅买了房子,还把孩子从汕尾接过来上学。”
今年,东莞新发现12条黑臭水体,主要分布在东城、南城、万江街道等中心城区,由于历史发展等原因,河道复杂、明暗渠交织,周边的生活废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涌,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东莞市水务局通过实行挂图作战、技术咨询驻点办公、定期实地督导和水质监测等形式,开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并通过第三方评估,不仅基本消除黑臭,而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市民们散步休闲、亲水垂钓的好去处。
东莞黑臭水体“清零”战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河流和生态环境,还与城市品质和发展质量息息相关。
“你要采访黑臭水体?我们镇没有。”听了记者的采访需求,麻涌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来看看华阳湖吧!”
华阳湖在东莞颇有名气。记者慕名前往,在麻涌高速出口、街道两边,都看到了华阳湖湿地公园的指示牌,越发让人期待。
来到华阳湖公园,穿过牌坊,沿着绿植织就的廊道前往湖边,一些游船停在岸边,对岸矗立着亭台楼阁,清风四起,水面微波荡漾,让人忍不住拉下口罩,深吸一口气——畅快!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华阳湖就已名声在外。著名作家陈残云在小说《香飘四季》里,以华阳湖为蓝本,描绘了麻涌镇鱼米之乡的生态美景。
然而,随着工业的兴起,华阳湖逐步被化工、电镀和洗水漂染企业包围,河水发黑发臭,沦为东莞的“龙须沟”。
2013年,东莞开始重拳整治华阳湖,累计投入3亿元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并关停了中成化工等158家污染企业,清拆养殖场223个,迁坟2.8万座。
“别小看这几个数据,真正实施起来,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莫灼华回忆,当初动员老百姓迁坟难度极大,很多党员干部带头迁坟,再回头做群众工作。当地有嫁女儿不迁坟的习俗。一位村干部为了推动工作,不顾家人反对,硬是在自己嫁女儿的当月迁了坟。
经过多年努力,如今面貌一新的华阳湖,正为麻涌镇带来新的生机。莫灼华一指河对岸,有一片新建的岭南风格建筑。因为华阳湖环境优美,吸引了文创项目落地,为当地的村每年增加了1000多万元收入;他再一指华阳湖公园入口,对街的物业租金近年来已经翻了8倍。
近年来,京东亚洲一号物流园、珠三角汽车博览中心、云南城投旅游开发项目等重大项目,纷纷在周边落地。CCTV贺岁杯狮王争霸赛、中国南方草莓音乐节、中华龙舟大赛、加拿大2015年世界龙舟锦标赛等盛事,也纷纷在华阳湖举办。华阳湖年均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可谓“一片湖搅热一座城”。
从《香飘四季》里的鱼米之乡,到工业围湖的“龙须沟”,再到生态恢复吸引高端服务业落地,华阳湖的前世今生,反映出东莞从农业、到工业、再到现代服务业不断转型的过程。
在推动黑臭水体“清零”的同时,东莞还以华阳湖为蓝本,启动万里碧道计划,到2022年底,全市将建成约553公里碧道,覆盖全市33个镇(街)园区,包含了江河湖库各种类型。到2035年底,全市将建成总长约1000公里的碧道,河湖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主要河湖均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愿景。
一泓清流在河道里流淌,岸边美人蕉等绿植生长喜人,鱼儿自在游动,白鹭依水而栖。这是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东莞市东城筷子河时看到的景象,很难想象,一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臭味扑鼻、水黑如墨的臭水沟。
说起两年前的筷子河,周边居民袁树培直摇头:“两岸工厂多,加工作坊密集,大家都把污水和废水排到筷子河。水如墨汁,垃圾散落,淤泥堆积,发黑发臭。”
筷子河治理前,两岸有33个入河排污口、21个雨水口,周边汇聚上百家家具制造、印刷和皮具加工企业。治理前,水质经检测,属于劣五类严重黑臭水体。
2017年,筷子河被纳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成为东莞10条重点黑臭水体之一,被挂牌督导治理。
筷子河生态修复项目经理、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邹朋说:“筷子河是一条水文条件非常特殊非常复杂的河流,治理难度极大。”
筷子河边,有一片两层楼高的绿色建筑,这是筷子河原位生态修复项目的技术服务单位——广州资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水质提升智能设备”,邹朋笑称这是筷子河的“心脏”。
“心脏”是这样工作的:通过管道,将筷子河沿河的污水全部收集后输送到这里,通过生物技术,将水质处理净化后,重新输送回源头。用这种方法,将河流中的污水置换成清水。
来到河边,只见河水清澈见底,闻不到异味,还有蝴蝶在水边翩飞。邹朋说:“刚开始治水时,可不是这个样子。工人们在黑如墨汁的河水里架设管道,皮肤都感染溃烂了。但为了将水治理好,大家一直坚持着,不怕脏和累。”
看到筷子河的变化,周边居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村民袁树培挑起桶,直接到河里打水浇菜。“以前可不敢用筷子河的水浇菜。”袁树培说,“如今大家用河水灌溉菜园果园,都说这水真的漂亮。几年没见的鱼虾,现在越来越多。”
东莞在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用上了很多先进科技,一改过去“巡河靠走、护河靠守”的低效被动局面。
谢岗镇镇委委员吕琳回忆,今年3月6日下午,谢岗镇打击了一起非法电捕鱼行为。获知有人非法电捕鱼后,镇河长办联合农林水务局、公安派出所立即赶赴大厚湖现场。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制止了违法行为,对违法人员进行口头警告、现场教育,并没收相关器具,将非法取得的鱼物投回湖中。
“能够迅速发现非法电捕鱼,并抓到现行,得感谢无人机巡河。”吕琳说,过去依靠人工巡河,速度慢、效果差,非法电捕鱼等行为屡禁不绝。而今用上了无人机,不仅减轻了护河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大大提高了巡河效率。
除了无人机巡河,东莞还有水上保洁机器人、水质提升智能设备、智慧水务系统等“黑科技”,纷纷派上用场。
一批高精尖的水环境治理新科技,在筷子河治理中得到了应用和优化。广州资源环保科技公司正在申请70多项专利,其中在东莞本土自主研发制造的“一体化水质提升智能设备”获得全国发明奖。该公司研发的“水上保”机器人,能够高效地完成巡河保洁,自动清理垃圾。
东莞还在研发“智慧水务”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每条河涌的水质情况。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目前水质断面监测点较少,即使发现水质变差,也不知道污染来自于哪条河、哪个河段。未来使用“智慧水务”系统后,能够为每条河装上独立的检测系统,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精确定位到水质出现问题的河段,让水生态保护更加精准有力。
ag真人官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