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鱼(学名:Hypostomus plecostomus),又名琵琶鱼、吸盘鱼、垃圾鱼,是甲鲇科下口鲶属的一种鱼类,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对水污染容忍度高。它们的体型呈半圆筒形,尾鳍呈浅叉形,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0℃以上,成鱼体长达到30厘米。它们的口唇发达如吸盘,可以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它们属于杂食偏荤性的鱼类,当食物匮乏时,会啃食石头缸壁上的藻类,但是一般不会去吃排泄物。
清道夫鱼之所以受欢迎,其实是行业商家营销的结果。清道夫鱼在最初,是作为观赏鱼引进的,但是由于其外表实在是有些上不了台面,在市场上的反响并不好。而行业商家们,转头就给了它一个“清道夫”的名号,人为赋予了它吃观赏鱼排泄物的属性,在日常售卖其他观赏鱼时进行搭售,“清道夫”之名也由此传开。所以,“清道夫”在某一段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完美的营销案例。
清道夫鱼虽然被称为“清洁工”,但实际上它们并不能有效地净化水质,反而会给水族箱和野外环境带来很多危害。
在水族箱中,清道夫鱼是很可能成为缸霸的存在,而且由于其夜行的特性,如果不了解其习性,饲主可能还会被蒙蔽一段时间才会发现。清道夫鱼会和其他的观赏鱼去抢食,并且由于其较为特殊的生理构造,在抢食中很容易就会造成其他观赏鱼的受伤。清道夫鱼还会吞食附着在沉木或者石头上的鱼卵,犹如推土机一般啃食水草,甚至尤其喜欢追逐受伤的观赏鱼,吮吸患有外伤的观赏鱼的体表伤口,导致原本病情并不严重的观赏鱼最终死亡 。
清道夫鱼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很强,对环境的忍受力也很强,在我国南方的野外流域已经算得上的泛滥成灾,但凡出现它们的身影,河流中的其他鱼种都会遭到灭绝性的打击,这让许多的钓鱼爱好者们对其恨之入骨。清道夫鱼入侵,究其源头还是各种违规放生和无知弃养造成的,其威力不在于其强悍的生存繁殖能力,而在于其万恶的食卵特性,有清道夫鱼的存在,当地河流中的鱼卵很难幸免于难,本土鱼种种群数量会急剧下降。关键的是,清道夫鱼一身铁骨,没有任何天敌的存在 。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天敌。天敌是指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产生捕食或者其他形式的威胁,从而影响其生存和繁殖的生物。天敌可以分为两种:本土天敌和外来天敌。本土天敌是指与被捕食者共同进化的生物,通常有一定的平衡关系;外来天敌是指由于人为或者自然原因进入被捕食者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生物,通常会造成较大的破坏。
那么,清道夫鱼有没有天敌呢?答案是:有也没有。这听起来很矛盾,但实际上取决于我们从哪个角度来看。从全球范围来看,清道夫鱼当然是有天敌的,比如亚河豚、美洲鳄等。这些动物都是清道夫鱼原产地南美洲的本土生物,与清道夫鱼有着长期的共存关系。但是从我国来看,清道夫鱼就没有什么天敌了。这是因为清道夫鱼是一种外来物种,它们在我国没有与之共同进化的本土生物,也没有被引入的外来生物能够有效地捕食它们。清道夫鱼在我国就像一个无法被制约的入侵者,肆意破坏水体生态。
既然清道夫鱼在我国没有天敌,那么我们能不能引进一些能够捕食它们的外来生物呢?这样做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实际上却充满了风险。引进外来生物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生态灾难,比如可能会造成本土物种的灭绝,或者引发新的入侵物种的泛滥。事实上,清道夫鱼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们就是因为被人为引入而造成了水体生态的破坏。因此,利用清道夫鱼的天敌并不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在野外,目前来说,的确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清道夫鱼作为一种鱼,连被搬上餐桌的资格都没有。据一些料理过清道夫鱼的朋友们反馈,清道夫鱼的肉质柴且带着一股浓浓的土腥味,而且出肉量极少,清道夫鱼的通体全是坚硬的骨骼,再去掉内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鱼肉可供食用。另外由于生存环境和食性的原因,清道夫鱼体内有着繁多的细菌和寄生虫存在,所以将清道夫鱼搬上餐桌也是一个很不现实的问题。
因此,要防止和治理清道夫鱼,最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切断它们的入侵途径,也就是不要随意购买和放生清道夫鱼。如果已经购买了清道夫鱼,而又不想继续养了,也不要将它们随意弃养到河流或者冲入马桶中,而是应该直接挖坑埋掉。这样才能避免它们对水体生态造成更大的破坏。同时,也要加强对水域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清除清道夫鱼的踪迹,保护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AG真人娱乐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