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旗舰厅官方网站黄埔军校是民国时期,兴建的一所军事学校。这所学校自建成以后,为后来的革命战争,培养了一大批的军事人才。它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
1924年,学校刚刚建立的时候,被政府命名为“中国陆军军官学校”,后来又改成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后来的岁月里,它几度改名,在这些名字之中,大家最习惯的称呼,还是黄埔军校这个名字。在这所学校之中,蒋介石担任校长,周总理担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的建成,为以后的革命事业,培养出许多位杰出的军事人才。在一期学员之中,就诞生了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军事名将,贺衷寒便是其中的一位。
一、才华横溢的贺衷寒,曾经与擦肩而过贺衷寒生于湖南,他是一位非常标准的热血青年,在各种中,都能发现他的影子。年仅20岁的他加入青年团,成为了最早入团的成员。那么为什么,他最后成了的军官呢?
在青年团的这段时间,贺衷寒结识了非常多的员。如果当初按照这个路线发展下去,他应该会成为的一份子。可惜的是,当时贺衷寒因与张国焘发生冲突,青年团开除出团。再加上他曾经远赴苏联与俄罗斯进行实地考察,对所提出的思想心生怀疑,这也就造成了贺衷寒与渐行渐远。
1924年,贺衷寒在董必武的指导下,报考了黄埔军校。因为各科成绩优秀,还有着出众的口才,他与陈赓、蒋先云并称为“黄埔三杰”,成为黄埔学生的精神领袖之一。
当时,学校中还盛传着一句顺口溜:“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也灵不过陈赓的腿。”不过贺衷寒并没有选择同陈赓和蒋先云一起加入工麾下,而是转而选择追随。
贺衷寒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他的一些演讲也极具煽动性。在学生时期,贺衷寒就是著名的学生代表,在黄埔军校学习的这段时间,学生们组织了名为“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团体。贺衷寒与蒋先云、曾扩情一同成为了负责人。不过,好景不长,联合会因为派系的不同,引发了不少的纷争。
直到1926年,蒋介石下令强制解散了各种同学会团体,另外成立了“黄埔同学会”,由贺衷寒主导,为的就是打压“青年联合会”的亲共学生们,因为贺衷寒在团体中优秀的表现,以及他对的不认可态度。很快地,贺衷寒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蒋介石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但也深知这个人野心极重,并不甘心只做一名优秀的部下。一面感叹他才华出众,一面又没办法真正地相信他,所以蒋某人并没有给他太多的权利。这一点,让一直想要带兵打仗,建功立业的贺衷寒十分无奈。
二、贺衷寒显露领导才能,虽得到青睐,却难被信任1932年初的时候,蒋介石成立了“中华复兴社”,也被称为“蓝衣社”。他主张采用法西斯的手段来管理军队,并且对世人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人领袖”。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为了让学生们分派站队,保证对他的忠诚。
团体成立之后,最具领导才华的贺衷寒,并没有被任命为书记。蒋介石越过了贺衷寒,任命黄埔时期的滕杰担任书记的位子,只给了贺衷寒一个常务干事的职位。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蒋介石对于贺衷寒始终是不放心,要不然也不会作出这样的安排。
令蒋委员长没有预料到的是,在滕杰的心里,始终认为贺衷寒才是他们的带头大哥。所以,不管遇到任何工作,他都会第一时间与贺衷寒商量,听取“带头大哥”的分析建议,如此一来,贺衷寒才算是真正的团体领导者。
因他在团体中表现出色,赢得了一大批人的拥护和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中,贺衷寒顺利地成为了第二任书记的推举对象。成功担任书记之后,他便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这样的行为,显然是最令蒋介石忌惮的,没过多久,团书记的人选便换成了邓悌。
贺衷寒能力出众,为何却不得重用呢?只因他的野心太大,大到让人不得不有所忌惮和防备。一个人有野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还有着配得上野心的才华。像这样的人,对于一向谨慎的蒋介石来说,是万万不敢重用的。
在一次与肖作霖的饭局上,两个人都喝多了酒。借着这点酒劲儿,肖作霖大声痛骂蒋介石,是一个昏暴的人。一旁的贺衷寒听了肖作霖的咒骂,却并不认可。他认为,蒋介石“暴”是有的,“昏”却从来不曾。
他评价蒋介石,绝对算得上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他心里十分清楚,什么样的东西应该多花些心思,怎样的人可以被重用。对于军队,特务和财政这三方面,他分别安排自己最亲近的人掌管。但是,他又无法完全地相信,他们会对自己一直保持忠诚。
于是乎,他就让这三种力量,互相依赖又互相牵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最终让所有人只能听命于他一个人。细想一下,蒋介石身边的一众部下,掌管着三大部门的皆是他的亲信。其余的一些人,也基本都是来自于浙江一带,就连宋子文,也是祖籍浙江。
既然全部都是亲信,那是否深得蒋介石信任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蒋介石不会完全相信任何人,他运用着防而不备,备而不防的手段,死死地掌控住这些人,让他们为自己所用,对自己极尽忠诚。
对于贺衷寒和肖作霖这样的湖南人,尤其是在政治上,还有一些才华的外籍部下,他是绝对不会放心的。
三、自作聪明,最终断送前程让蒋介石对贺衷寒彻底失去信任的主要原因,是西安事变时期,在蒋介石被张学良软禁期间,发生的一些事。
当时,蒋介石手下的人,以宋美龄、宋子文为首的一派主张“和平解决”。以何应钦为首的一派则主张“主动讨伐”。这时候,贺衷寒站在了何应钦的阵营里,力争要对西安出兵讨,至于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贺衷寒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盘。
如果自己这一次可以“救驾成功”,那么就可以顺利地赢得蒋介石的青睐和重用,再也不必像以前那般英雄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万一没能够成功救出蒋介石,蒋介石死在了西安,那便可推举何应钦执掌大权,岂不是有着“勤王”之功!不管怎么盘算,追随何应钦行事,他的赢面都更大一些。
贺衷寒的想法没有错,小算盘也是打得非常精明。不过,他想错了一点,蒋介石既没有被他所救,也没有被张学良所杀。双方在经过周总理的从中调解后,这次冲突和平解决了。这样的结果是何应钦等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贺衷寒这般如意算盘扑了空不说,还偷鸡不成蚀把米,惹了好大一个麻烦。
蒋介石顺利回去以后,气急败坏地将贺衷寒众人好一通臭骂。大骂他们,自己在西安蒙难,人还没有死,这帮家伙竟然盘算着改朝换代了。
据说,当时贺衷寒被蒋介石骂得痛哭流涕,直接让他滚了出去。虽然贺衷寒不停地忏悔,表明自己是一时糊涂。但他心里也明白,这一次,他再也无法赢得蒋介石的信任了。
贺衷寒的确是个很有才能,又十分聪明的人,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低看了蒋介石的戒备之心,自从西安事变之后,贺衷寒的仕途便从兴盛转往衰落。就算最后追随蒋介石到台湾生活,也再也没有迎来过仕途上的平步青云。
在台湾期间,贺衷寒一直担任的都是虚职,手中并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权,还经常被误解为拥有独立的湖南组织,试图去搞分裂运动,对于这般的流言诬蔑,贺衷寒表示:“自己是的信徒,是一名党员,也是领袖蒋委员长的学生。我从未离开过台湾半步,也从未发表过有关违背中央决定的文章和言论,又哪里来的分裂运动?”尽管贺衷寒在言语间忠心耿耿,他也没有办法,将因西安事变造成的猜疑,成功抹去。
这样的情况一直萦绕他半生,直到1972年,因为身患骨癌,贺衷寒在台湾离世。
回观贺衷寒的这一生,可以说是非常抑郁不得志的,他一直希望可以在政治上有一些建树。但也正因他过于聪明,不懂得遮掩自己的野心,才会一直被蒋介石猜疑,难得重用。
1973年,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总理,在面对来自美国的记者访问时,提及贺衷寒,总理沉默了片刻,淡淡地说道:“他是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人物,解放战争前跟着蒋某人跑到台湾去了。可惜的是蒋介石深知他野心太重,并不肯重用于他。中美建交的时候,他在台湾因病去世。”